乐胡号 地主 唐朝圪塔,宋朝岭?唐朝圪塔宋朝岭由来

唐朝圪塔,宋朝岭?唐朝圪塔宋朝岭由来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地方特色的说法,它用一种形象生动的对比,概括了唐朝和宋朝在人们心目中截然不同的印象和气质。

这句话的意思是:

唐朝圪塔,宋朝岭?唐朝圪塔宋朝岭由来

  • 唐朝圪塔: 形容唐朝雄壮、豪迈、开放、有力量感,像一座敦实厚重的土疙瘩(圪塔),充满自信和扩张的气势。
  • 宋朝岭: 形容宋朝内敛、精致、文雅、有韵味,像连绵起伏的山岭,线条优美,意境深远,但少了唐代的霸气。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这个比喻的内涵:

唐朝圪塔,宋朝岭?唐朝圪塔宋朝岭由来


唐朝圪塔 (Tángcháo gēdā)

“圪塔”是中国北方,尤其是山西、陕西等地的方言,意为“土堆”、“小山包”、“疙瘩”,用它来形容唐朝,非常贴切,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唐朝圪塔,宋朝岭?唐朝圪塔宋朝岭由来

  1. 体格雄浑,气势磅礴:
    • 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疆域辽阔,西至中亚,东达朝鲜,南至越南,北包贝加尔湖,这种“天可汗”的威仪,就像一座雄伟的大山,让人望而生畏。
    • 文化自信,兼容并包: 唐朝文化充满了自信和开放精神,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市,各种宗教(佛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各色人种(胡人、波斯人、日本人等)、各种艺术风格在此交融,这种“有容乃大”的气度,正是“圪塔”般敦实、包容的体现。
    • 尚武精神,气度豪迈: 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边塞诗,到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再到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整个社会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尚武精神和英雄气概,这种阳刚之美,就像一块坚硬的岩石,充满了力量感。

“唐朝圪塔”代表的是一种力量感、体积感和外在的雄壮之美。


宋朝岭 (Sòngcháo lǐng)

“岭”指山脉、山岭,用它来形容宋朝,则精准地捕捉了宋朝的气质。

  1. 山峦起伏,意境深远:
    • 疆域局促,偏安一隅: 与唐朝相比,宋朝的疆域大大缩水,长期受到北方辽、金、西夏等政权的威胁,始终处于一种“积贫积弱”的守势,这种地理和政治上的局促感,就像一座被限制在特定区域内的山脉,虽然连绵,但气势上不如唐代的“圪塔”那般宏大。
    • 文化精致,内省幽深: 正因为武力的不足,宋朝将重心转向了文化和经济,宋代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尤其是在理学、文学、书法、绘画、瓷器等领域,宋词婉约清丽,宋画意境悠远,宋瓷温润如玉,这种追求内在美、细节美和意境美的特质,就像一座需要细细品味、登高远眺才能体会其妙处的山岭,充满了韵味和格调。
    • 文治昌盛,文人治国: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典范,重文轻武,文人的地位极高,这种政治生态使得整个社会风气变得细腻、理性和内敛,虽然也有“醉里挑灯看剑”的豪放词,但主流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

“宋朝岭”代表的是一种线条感、层次感和内在的精致之美。


对比总结

特征 唐朝圪塔 宋朝岭
核心气质 雄壮、豪迈、开放、外放 精致、内敛、文雅、内省
政治军事 天可汗,疆域辽阔,尚武精神 积贫积弱,偏安一隅,重文轻武
文化艺术 阳刚之美,兼容并包,气魄宏大 阴柔之美,追求意境,细节精致
社会风气 开放自信,积极进取,充满活力 理性内敛,生活雅致,讲究格调
形象比喻 一座敦实厚重、气势磅礴的大山 一座连绵起伏、意境悠远的山岭

这个说法虽然通俗,但非常深刻地抓住了唐宋两代在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上的根本差异,它告诉我们,评价一个历史时期,不能只看其疆域大小或军事强弱,更要看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精神风貌,唐朝的“圪塔”之美和宋朝的“岭”之韵,共同构成了中国历史上双峰并峙的灿烂文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媒体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ayabc.cn/lehuhao/477.html

作者: admin

擅长以细腻笔触描绘现代人情感困境/以独特视角解读科技人文交叉领域
下一篇
https://dayabc.cn/zb_users/upload/2025/09/20250915002435175786707548547.jpg

你好咱家有九年级下册历史书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