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纪》第11章1-9节是著名的“巴别塔”的故事。
这整段经文是一个独立且完整的故事,讲述了人类因骄傲而联合建造通天塔,最终导致语言混乱、分散列国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古老传说,更在神学和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和合本翻译)
1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 2 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 3 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做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 4 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5 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6 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做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 7 “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 8 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9 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变乱”的意思)。
解析
这段经文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故事的背景 (第1-2节)
- 统一的语言与目标: 故事开始时,人类拥有单一的语言和口音,这为他们的大规模合作提供了基础。
- 地理的集中: 人类迁移并聚集在示拿地的一片平原上,这为他们共同建造宏伟的建筑项目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人类的计划与动机 (第3-4节)
- 技术能力: 人类掌握了烧砖和使用石漆的技术,具备了建造大型工程的能力。
- 核心动机: 这是故事的关键,他们建造城和塔的动机并非单纯为了居住或敬拜,而是出于骄傲和叛逆。
- “为要传扬我们的名” (Make a name for ourselves): 这句话直接挑战了上帝的荣耀,人类希望建立不朽的功业,让自己的声名远扬,这实际上是在试图取代上帝的地位,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 “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这与上帝在《创世记》1章28节的命令“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背道而驰,人类选择聚集在一起,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文明中心,而不是遵从神的旨意向外扩展,这是一种对神命令的公然抗拒。
神的介入与审判 (第5-7节)
- 神的观察: 经文用“耶和华降临”这种拟人化的描述,表明神主动关注并介入人类的事。
- 神的判断: 上帝看到,当人类拥有统一的语言和共同的目标时,他们几乎无所不能,这种不受限制的能力被用于悖逆神的目的,对神的计划构成了巨大威胁。
- 神的行动: 上帝没有用洪水毁灭他们(如之前的故事),而是采取了更智慧的干预方式:变乱他们的口音,这直接瓦解了他们合作的基础,使他们无法继续这个宏伟的计划。
结果与命名 (第8-9节)
- 计划的失败: 由于语言不通,人类无法沟通和协作,建造工程被迫停止。
- 分散与列国: 上帝达到了让他们“分散在全地上”的目的,这正是祂起初的命令。
- 城名的由来: “巴别”(Babel)这个名字是一个文字游戏,它源自希伯来语动词“balal”,意为“变乱”,这个名字不仅描述了事件的结果(语言被变乱),也成为了这个骄傲之城的永久记号。
神学意义与重要性
“巴别塔”的故事在整本《圣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 解释人类分裂的根源: 它解释了为什么世界上有如此多样的语言、文化和民族,这是对人类不统一、充满隔阂现状的神学解释。
- 彰显神的至高主权: 故事强调了神的权柄高于人类的野心,无论人类的计划和成就多么宏伟,最终都在神的旨意之下,祂能轻易地挫败人的骄傲,引导历史走向祂预定的方向。
- 揭示罪的本质: 人类的罪体现在骄傲、自大和悖逆上,他们想通过建立自己的王国来荣耀自己,而不是荣耀创造他们的神。
- 为后续救赎史做铺垫: 这个故事的结尾是人类被分散,而《圣经》的下一卷《出埃及记》的开头,是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故事中“分散全地”的咒诅,在《使徒行传》五旬节那天被部分逆转——圣灵降临,使信徒们能用不同的语言传讲福音,将分散的人类重新聚集在基督里。《启示录》预言了将有“从各国、各族、各方、各民”来的群众,一同敬拜羔羊,彻底实现最终的合一。“巴别塔”的分裂为“五旬节”的合一和“新天新地”的终极盼望提供了强烈的对比。
《创世纪》11章1-9节“巴别塔”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人类语言起源的古老神话,它深刻地揭示了骄傲是堕落的核心,神的权柄至高无上,并解释了人类社会分裂的根源,它也为《圣经》中从“分裂”到“合一”的伟大救赎叙事埋下了重要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