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答案是:会变,但这是一个严肃且程序严格的过程,不是随意可以更改的。
承包林一旦被划为公益林,其性质和用途就被固定了,但如果要将其变回商品林(或其他用途),必须经过法定的、严格的审批程序。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
为什么“公益林”面积会变?
公益林面积的变动,主要源于两种情况:
-
林地性质调整(“转出”): 这是最主要的情况,指将已经划定的公益林,通过法定程序,调整为商品林或其他非公益林用途。
- 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要: 如修建高速公路、铁路、大型水库等,必须占用林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占用的公益林进行“调出”,并按规定异地补划新的公益林。
- 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 如林地因地震、滑坡、火灾等彻底损毁,无法再发挥生态功能,经审批后可以调出。
- 因优化森林资源布局需要: 在极少数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或科学利用森林资源,政府可能会进行区域性的公益林布局调整,将部分公益林调出,同时将其他更重要的商品林划入。
-
林地性质调整(“划入”): 指将原本的商品林或其他林地,通过法定程序,划定为新的公益林。
- 新的生态保护工程: 政府启动了新的生态修复项目,需要将一些重要的生态区位林地纳入公益林管理。
- 林地质量提升: 一些原本是商品林的林地,经过多年的封育和生态恢复,达到了公益林的划定标准,可以被划入。
“公益林”面积变动的核心原则:占补平衡
在公益林的管理中,最核心的原则之一就是“占补平衡”,尤其是对于因工程建设而“调出”的公益林。
- 含义: 任何单位或个人因项目建设需要占用公益林的,必须按照“占一补一、占补平衡”的要求,在异地划定面积相等、质量相当的林地,补充为新的公益林。
- 目的: 确保国家公益林的总面积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这是为了守住国家的生态红线。
- 谁来负责: 通常是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落实补充划定的任务,并承担相关费用。
“承包林”变为公益林,对承包人意味着什么?
如果您的承包林被划为公益林,这通常是通过政府主导的“区划界定”完成的,这个过程对您个人有直接影响:
- 权利受限: 您不能再随意进行商品性采伐(如皆伐、抚育性采伐也受到严格限制),不能改变林地用途,不能在林地上进行开垦、采石、取土等破坏生态的活动。
- 获得补偿: 为了弥补您因不能进行商品性经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国家和地方会建立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您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获得相应的生态补偿资金,这笔资金的标准和发放方式由地方政府制定。
- 责任增加: 您有责任和义务对这片公益林进行管护,防止森林火灾、病虫害,防止乱砍滥伐等破坏行为。
如果想把公益林变回商品林,流程是怎样的?
如果您(作为承包人)希望将自家的公益林变回商品林,或者因为项目建设需要占用您的公益林,这个过程非常复杂,个人几乎无法主动发起,主要流程如下:
- 申请与初审: 由用地单位(如政府、企业)或您本人(在符合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向县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 评估与论证: 林业部门会组织专家对调出公益林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生态影响进行评估和论证。
- 编制方案: 编制《公益林调整方案》,明确调出的原因、范围、面积,以及最重要的——补充划定的具体方案(在哪里补、补多少、质量如何)。
- 逐级上报审批:
- 地方级公益林: 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 国家级公益林: 需要上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
- 落实“占补平衡”: 在获得批准前,必须确保补充划定的公益林已经落实到位。
- 公告与变更登记: 批准后,会进行公告,并办理林地权属和林种变更登记手续。
- 会变吗? 会,公益林的面积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变动是双向的(既有划入也有划出)。
- 能随意变吗? 不能,任何变动都必须基于法定事由,并经过极其严格的审批程序。
- 核心原则是什么? 生态优先、占补平衡,特别是调出,必须保证总面积和生态功能不降低。
- 对承包人有什么影响? 被划为公益林会限制您的经营自主权,但您会获得生态补偿,要变回去,则是一个自下而上、难度极高的申请和审批过程。
如果您是林地承包人,当您的林地被划为公益林时,首先要关注的是生态补偿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如果您有调整的意愿,需要了解当地的具体政策,并与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积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