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双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约公元1800年左右),至今已有超过200年的历史,它不仅仅是一款酒,更是岭南地区,特别是佛山地区酒文化和市井生活的一个缩影。
下面我们分阶段来详细讲述它的历史演变:
第一阶段:起源与传说 (清朝嘉庆年间,约1800年)
九江双蒸的诞生地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九江镇,关于它的起源,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
相传,在清朝嘉庆年间,九江镇上一家名为“永烧栈”的酒坊,生意一直不温不火,一天,老板为了处理一批因储存不当而酸败的米酒,灵机一动,将这些“坏酒”重新投入酒甑(蒸馏器)中,再进行一次蒸馏,他原本以为能回收一些酒精,没想到,二次蒸馏后的酒体不仅没有酸味,反而变得格外醇香、甘冽,酒味也更加丰满。
这个“歪打正着”的创举,意外地创造出了风味独特的“双蒸酒”,从此,九江镇开始生产这种“头蒸酒不卖,二蒸才上市”的酒,并逐渐声名远播,这便是“双蒸”二字的最初由来。
第二阶段:发展与成名 (清朝中晚期至民国)
在诞生之后,九江双蒸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高性价比,迅速在珠三角地区流行开来。
- 工艺成熟:“双蒸”工艺被不断完善和固化,形成了以“肥肉酝浸”为核心特色的酿造工艺,即在陈酿过程中,将肥猪肉浸泡在酒中,猪肉中的脂肪会缓慢溶解,与酒体发生酯化、缩合等反应,从而赋予酒体独特的“豉香”和醇厚口感,同时也能有效去除新酒的辛辣味。
- 口碑相传:凭借其“玉洁冰清,豉香独特,醇厚甘润,余味爽净”的特点,九江双蒸深受普通百姓和商贾的喜爱,成为了岭南人日常宴客、节庆、自酌的佳酿。
- 走向世界:在晚清和民国时期,随着大量华人下南洋,九江双蒸也随之远渡重洋,在东南亚等地广受欢迎,成为海外华人思乡解馋的“家乡味”,至今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酒家和中餐馆里,九江双蒸依然是烹饪和佐餐的常见选择。
第三阶段:品牌确立与辉煌 (20世纪中叶至今)
随着时代的发展,九江双蒸从一个地方性的酿酒工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 公私合营与品牌统一:1952年,国家对酿酒行业进行整合,九江镇的多家酿酒作坊合并,成立了“九江酒厂”,这标志着九江双蒸的生产开始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得以统一和强化。
- 荣誉加身:
- 1963年:被评为“广东八大名酒”之一,奠定了其在粤酒中的地位。
- 1984年:在轻工业部举办的全国酒类质量大赛中,荣获“国家优质酒”称号,并获银质奖章。
- 1992年:在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真正走向了世界舞台。
- 现代传承与创新:
- 非遗保护:2012年,“九江双蒸酿造技艺”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一步确认了其文化价值。
- 行业标准制定者:九江酒厂作为“豉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其工艺和品质成为了行业的标杆。
- 品牌多元化:除了经典的九江双蒸酒,九江酒厂还推出了各种年份酒、预调酒等,以适应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九江双蒸的历史,是一部从民间偶然发现到匠心独运,再到品牌化、国际化的奋斗史。
- 历史之久:它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拥有超过200年的酿造历史。
- 工艺之独特:其核心“双蒸”工艺和“肥肉酝浸”技术,是中国白酒中独树一帜的酿造方法。
- 文化之深厚:它不仅是酒,更是岭南饮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感。
当我们品尝九江双蒸时,品尝到的不仅仅是一款醇厚的白酒,更是一段跨越两个多世纪的岭南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