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解读中国中小微企业的标准,包括国家通用标准和行业细分标准,并解释为什么会有不同标准。
核心划分依据(通用标准)
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划分中小微企业的核心指标是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这三个维度。
这个标准适用于除金融业、邮政业、住宿餐饮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物业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16个行业外的所有行业。
以下是通用标准的简化表格:
企业类型 | 从业人员 (X) | 营业收入 (Y) |
---|---|---|
大型企业 | X ≥ 1000人 | Y ≥ 4亿元 |
中型企业 | 300人 ≤ X < 1000人 | 2000万元 ≤ Y < 4亿元 |
小型企业 | 20人 ≤ X < 300人 | 300万元 ≤ Y < 2000万元 |
微型企业 | X < 20人 | Y < 300万元 |
注意:
- 从业人员: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
- 营业收入: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
- 资产总额:在某些行业或特定政策中也会作为参考指标。
行业细分标准
由于不同行业的经营模式和规模差异巨大,国家针对16个特殊行业制定了专门的划型标准,以下是一些重点行业的标准示例:
工业
- 从业人员 (X),营业收入 (Y)
- 中型企业:300 ≤ X < 1000人,且 2000万 ≤ Y < 4亿元
- 小型企业:20 ≤ X < 300人,且 300万 ≤ Y < 2000万元
- 微型企业:X < 20人,或 Y < 300万元
建筑业
- 营业收入 (Y),资产总额 (Z)
- 中型企业:6000万 ≤ Y < 8亿元,且 5000万 ≤ Z < 8亿元
- 小型企业:300万 ≤ Y < 6000万,且 300万 ≤ Z < 5000万元
- 微型企业:Y < 300万,或 Z < 300万元
批发业
- 从业人员 (X),营业收入 (Y)
- 中型企业:20 ≤ X < 200人,且 5000万 ≤ Y < 4亿元
- 小型企业:5 ≤ X < 20人,且 1000万 ≤ Y < 5000万元
- 微型企业:X < 5人,或 Y < 1000万元
零售业
- 从业人员 (X),营业收入 (Y)
- 中型企业:10 ≤ X < 50人,且 1000万 ≤ Y < 2亿元
- 小型企业:5 ≤ X < 10人,且 100万 ≤ Y < 1000万元
- 微型企业:X < 5人,或 Y < 100万元
交通运输业
- 从业人员 (X),营业收入 (Y)
- 中型企业:300 ≤ X < 1000人,且 3000万 ≤ Y < 3亿元
- 小型企业:20 ≤ X < 300人,且 200万 ≤ Y < 3000万元
- 微型企业:X < 20人,或 Y < 200万元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从业人员 (X),营业收入 (Y)
- 中型企业:100 ≤ X < 300人,且 1000万 ≤ Y < 1亿元
- 小型企业:10 ≤ X < 100人,且 50万 ≤ Y < 1000万元
- 微型企业:X < 10人,或 Y < 50万元
住宿餐饮业
- 从业人员 (X),营业收入 (Y)
- 中型企业:100 ≤ X < 300人,且 2000万 ≤ Y < 1亿元
- 小型企业:10 ≤ X < 100人,且 100万 ≤ Y < 2000万元
- 微型企业:X < 10人,或 Y < 100万元
为什么要有不同的标准?
制定不同标准的主要原因是:
- 行业特性差异:不同行业的资本密集度、技术门槛、市场规模和商业模式完全不同,一个软件公司可能几十个人就能创造上亿收入,而一个建筑或制造企业则需要上千人才能达到同样的规模,如果用统一标准,就无法准确反映企业的真实规模和其在行业中的地位。
- 政策精准施策:国家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如税收减免、低息贷款、政府补贴等)需要精准滴灌,通过划型,可以确保政策资源真正惠及最需要帮助的“小微企业”和“小型企业”,避免被大型企业“搭便车”,针对微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通常最大。
- 便于统计和管理:清晰、可量化的标准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统计、经济分析和行业监管,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如何查询和确认自己的企业类型?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属行业,对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件进行自我判断,在申请政府扶持、税收优惠或参与特定项目时,相关部门会依据该标准进行认定。
中小微企业的标准是一个动态、多维度的体系,其核心思想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行业特点进行精准划分,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管理和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