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定义(一句话总结)
越位是指:当队友传球的一瞬间,进攻球员处于“越位位置”,并且在球被触发的瞬间,他参与了进攻(比如试图接球或干扰比赛),那么他就被判为越位犯规。
就是“接球瞬间”不能处在“越位位置”。
如何判断“越位位置”?
判断一个球员是否在“越位位置”,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处在对方半场
- 必须越过球场中线,进入对方半场才可能越位,在本方半场永远不构成越位。
比球更靠近对方球门线
-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你需要比较进攻球员、球、对方球门线这三者的位置关系。
- 图解理解:
- 想象一条与对方球门线平行的线,通过球的中心画出来,这条线叫“平行线”。
- 如果进攻球员的身体(头部、躯干、脚)的任何一部分,比这条“平行线”更靠近对方球门线,那么他就处于越位位置。
- 如果球员与这条线齐平,或者比球更远离球门线,则不处于越位位置。
在对方倒数第二名防守球员(通常是最后一名后卫和门将)的前方
- 这里的“防守球员”包括:
- 所有对方场上球员(后卫、中场、前锋等)。
- 但不包括:进攻方自己队的球员。
- 判断标准:进攻球员是否比对方“倒数第二名防守球员”更靠近对方球门线。
- 简单记忆: 如果你比对方除门将外的最后一名后卫更靠近球门,你就很可能在越位位置。
关键时间点:传球的“瞬间”
越位判罚的时机非常精确,它只看“队友触球传球的那一瞬间”场上球员的位置,而不是球员接球时的位置。
- 举例: A球员在越位位置,队友B传球,但球被后卫拦截了,A球员没有触到球,这次进攻没有形成,通常不判罚越位(因为“接球”这个动作没有发生)。
- 再举例: A球员在越位位置,队友B传球,A球员在球被后卫拦截前,试图伸脚去捅球,即使没碰到,也可能被判越位,因为他“参与了进攻”。
不构成越位的特殊情况(越位规则的例外)
即使球员满足了上述三个条件,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也不判罚越位:
-
直接接到“死球”传球:
- 角球:直接从角球区踢出的球。
- 球门球:直接从本方球门区踢出的球。
- 掷界外球:直接从边线掷出的球。
-
在本方半场: 如前所述,本方半场没有越位。
-
与倒数第二名防守球员齐平: 如果球员与对方倒数第二名防守球员处于同一条平行线上,不判越位。
-
与球齐平: 如果球员与球的平行线齐平,不判越位。
图解说明(用文字描述位置)
为了让你更直观地理解,我们用文字来描述几种常见情况(假设对方有1名门将和3名后卫):
场景描述 | 球员A的位置 | 是否越位 | 原因 |
---|---|---|---|
场景1:经典越位 | A在对方门将和最后一名后卫(比如4号)之间。 | 是 | 比倒数第二名防守球员(4号)更靠近球门。 |
场景2:不越位 | A在对方最后一名后卫(4号)更靠后的位置(比如和5号齐平或在5号身后)。 | 否 | 没有比倒数第二名防守球员(4号)更靠近球门。 |
场景3:不越位(齐平) | A与对方最后一名后卫(4号)在同一水平线上。 | 否 | 规则规定,与倒数第二名防守球员齐平不算越位。 |
场景4:不越位(接球门球) | A在越位位置,但队友是直接开球门球给他。 | 否 | 直接接到球门球,是越位规则的例外。 |
越位后的判罚
如果被判罚越位犯规,裁判会鸣哨暂停比赛,并判给对方在越位发生地点踢一个间接任意球。
记住越位的三大要素:
- 在对方半场。
- 比球更靠近对方球门线。
- 比对方倒数第二名防守球员更靠近对方球门线。
判罚的依据是“队友传球瞬间”的球员位置,只要掌握了这几点,你就能看懂绝大多数的越位判罚了。